乳山牡蛎为何如此美丽
2023/9/25 来源:不详乳山位于山东半岛东端,乳山牡蛎养殖面积达8万亩,年产量达30万吨,产值18亿元,养殖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县级单位名列第一。“中国牡蛎之乡”、“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牡蛎产业发展高峰对话”、“牡蛎品鲜汇”……作为一个单一的海鲜品种,乳山牡蛎为何如此“美丽”?在乳山采访,答案逐渐清晰。养殖有新技术,风险降低口味改善2月15日,全国十大生蚝品牌之安普奥APPOL乳山生产地之一的乳山某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姜青才开船来到海上养殖区查看新品种三倍体牡蛎的长势。“再过三个月,这些牡蛎就成了‘金豆豆’,论个卖,一个牡蛎能赛过现在一斤的价钱。”姜云才说,每年5月至8月,三倍体牡蛎能够鲜肥上市,刚好能填补市场空白,而且新品种牡蛎较普通牡蛎生长速度可以提高30%,经过12至24个月养殖即可上市,单体价格一个平均能卖到6到8块钱之间。乳山海岸线长达.27公里,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可养殖面积达多万亩,养殖海区全部达到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境内黄垒河和乳山河两大入海河流为海区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促进了牡蛎生长所需的海洋基础生物的繁殖和生长。自上世纪70年代,乳山就已经开始了牡蛎人工养殖。先后承担近20项国家、省、市各级科研示范项目,并与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所、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技术合作,通过不断摸索,乳山研究探索出“秋播春收”养殖模式,有效避开了以往牡蛎“春播秋收”模式夏季风暴潮的危害,降低了养殖生产的风险。原先,5月至8月份是牡蛎的繁殖期,牡蛎“喷浆”会导致肉不肥、味不美,市场上会出现断档期。同时,随着二倍体牡蛎累代养殖,种质退化现象日趋严重,造成苗种生长速度减慢,抗病能力降低,制约了乳山牡蛎养殖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乳山通过组织产学研合力攻关,加强技术研发,培育引进新品种、改善养殖结构等方式,不断优化升级牡蛎品种。近几年来,乳山重点引进推广了三倍体牡蛎,解决了传统牡蛎春夏之交“喷浆”导致口感差的问题,推广了“海大1号”、研究选育了“金牡蛎”新品种,既改善了乳山牡蛎卖相,也提高了乳山牡蛎品质。同时,乳山不断创新牡蛎养殖方式,通过引导养殖户加入合作社,采取统一苗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的标准化生产模式,推广使用新型养殖网箱、抗风浪筏式养殖装备,实施机械化操作等,解决夏季受台风影响造成养殖损失、降低人力成本。销售有新渠道,线上销售年过亿元“这三箱牡蛎分别发到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陕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每箱分别搭配一箱扇贝,下午走单……”2月20日,安普奥appol生蚝产地销售部主管小孟正忙着将当天通过网店卖出的多单鲜牡蛎下单。“春节前后正值乳山牡蛎最肥美的季节,也是网络下单最高峰。”仅1月份20多天的时间,他们就在网上销售了约2.5万箱安普奥appol牡蛎,最近4个月,网络销售总量差不多能有60万斤,相当于村里20多个小型养殖户年产量的总和。由于以往大宗批发、简单初加工等粗放的销售模式,高品质的乳山牡蛎附加值不高。为了解决“质优价不优”的问题,乳山搭乘电商快车,发挥电子商务平台简便、快捷、成本低等优势,开辟农产品销售线上新渠道,建设了“‘蛎’尚往来”网站电商平台,集中孵化三宝农庄、久鼎电商等一批以销售牡蛎等农海产品为主的电商龙头企业,打响“乳山牡蛎”线上销售品牌。据了解,去年以来,“乳山牡蛎”电商卖家增加到家,线上销售额过亿元,占全网牡蛎销售的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