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胶东半岛半个多世纪的这个真实故事,听
2023/6/4 来源:不详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胶东半岛乳山市崖子镇东凤凰崖村。
一栋破旧的老屋坐落在村子里,与周边不断翻新的大瓦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得出,老屋的一砖一瓦已经写明了房子的年龄,屋里不多的老家什上是岁月留下的抹不掉的印记。
老屋的主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多少年了,她没有离开过这里,儿子多少次想把房屋翻新一下她不同意,劝她搬到儿子的新房她更不同意。
每天,老人就在这里,身体好些的时候坐在门口不断向远处张望,活动不方便的时候就座在炕头,透过窗户呆呆地望着院子,很明显,老人沧桑的脸上含着几分忧伤,浑浊的眼神里流露出的是复杂的期望与失望。
老人在期盼着什么?
她在等一个人。
他对儿子说,我想她,我不搬家,若是换了地方,她回来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几十年如一日,她就是这样一直在等。
门前曾经的小树已经是老树参天,她要等的人没有来。
院子里的苦菜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她要等的人还是没有来。
那么这位老人到底是谁,又在等什么人呢?
让我们从头说起。
一
让我们回到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回到昔日的红色胶东抗日根据地。
年,象全国一样,胶东抗日战争也进入最艰难的时期,日本鬼子疯狂对根据地进行扫荡,在反扫荡的战斗中,八路军只能不断转移打游击。
但那个时候,不少八路军妇女带着自己的孩子,很显然,这样不但不方便,而且很危险。
于是,年7月,胶东区委在胶东抗战大后方牟海县(今乳山市)组建了胶东育儿所,找寻乳娘来哺育抚养八路军子女和烈士遗孤,这些孩子时而分散在百姓家中,有时集中管理,育儿所多名乳娘和保育员一共养育了名革命后代,没有造成一个乳儿伤亡。
在多名乳娘中,东凤凰崖村姜明真就是其中的一位,也就是文章一开头提到的那位老人。
姜明真记得非常清楚,一天晚上,部队和地方的同志送来一个七、八个月大的女孩,说是孩子的爸妈要上前线打鬼子,想把孩子委托给她照看抚养,善良的姜明真二话没说,愉快的答应下来。
而此刻,自己怀里的孩子刚刚八个月。
对了,部队送来的孩子名字叫福星,自己的孩子名字叫连生。
有人曾说,一个家庭两个孩子不一样待遇,那可能不是一个娘生养的,这话用在姜明真身上还真是恰当不过。
不过若论厚此薄彼,“厚”的是八路军的孩子,从福星来到她家那天起,自己的孩子连生断了奶。
有一点好吃的,她总是第一个先给福星,有一次,望着嗷嗷待哺的连生,姜明真泪眼汪汪:“孩子,你先忍着点,等打败了鬼子,咱把福星送到队伍上,找到她爸娘,妈一定把亏欠你的补回来。”像是对孩子诉说,又是在自然自语。
平时是这样,生死关头更是如此。
那是福星来了两个月左右的一天,鬼子又来扫荡,姜明真与婆婆带着福星和自己的孩子跑到山上躲到山洞里。为避免两个孩子在一起容易哭闹引起鬼子注意,姜明真一咬牙把连生送到另一个无人的山洞。
鬼子走了,姜明真和婆婆疯也似的跑到另一个山洞,扒开被敌机炸塌的洞口,看到连生浑身是血,几乎说不出话来的小连生只艰难的叫了一声“妈妈”便昏了过去。
晚上,姜明真含泪抱着自己瘦弱的孩子,轻轻抚摸着孩子的脸颊,,她多么希望连生再叫一声妈妈再喊一声娘,然而,这已经成为姜明真永远的奢望,因为,孩子永远的走了。
还有一次,鬼子马上就搜到她们藏身之处,姜明真的一个儿子突然哭起来,为了不被鬼子发现,她用力地捂住儿子的嘴,孩子因为过度惊吓、那几年,姜明真先后收养过4个八路军子女,没有一个伤亡,而她自己6个孩子因战乱、饥荒和疏于照顾夭折了4个。
接连失去孩子的姜明真强忍丧子之痛,她把爱几乎全部倾注到了小福星和八路军后代的身上。
自然,福星也把姜明真当成了亲娘,不,那就是亲娘,是永远不能离开、骨肉相连的亲娘。
二
抗战终于胜利了。
日子暂时也稳定下来了。
已经四周岁的小福星一时也离不开姜明真,姜明真也一时也离不了福星,福星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突然有一天,一位穿军装的女同志来到姜明真家,她要答谢养育自己孩子的姜明真,她想领会日思夜想的自己的孩子。
“嫂子,我的恩人……”女军人上前紧紧地抱着姜明真,一语未了,泪如雨下。
福星不认识这位穿军装的人,更不知那是她的亲生母亲。只是躲在姜明真的怀里呆呆的看着她,自己的亲生妈妈。
“福星,叫妈妈,跟妈妈回家”
多少次她曾经想过把孩子给她的爹妈,多少次他曾经想过今天这样场景的离别,但真正当孩子要离开的时候,她还是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但她也清楚的知道一些道理,也理解同为母亲当初舍弃孩子的不容易,她告诉孩子那才是她的亲妈,应该跟妈妈回家。
尽管福星的妈妈被姜明真感动,表示把福星就放到姜明真家,永远做姜明真的闺女,但姜明真还是劝福星回家。
孩子跟着妈妈回家了,尽管一步三回头喊着姜明真这个妈妈。
孩子逐渐远走远,直到消失在姜明真泪眼模糊的视线。
孩子,有时间回来,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自福星离开姜明真那天起,她就盼着孩子能够回来,她相信,孩子一定会回来。
一天天过去了,一年年过去了,鬼子走了,国民党也败了,祖国解放了,百姓的日子也好了,我的孩子,没有回来。
孩子,你的生活过得好吗?你现在到底在哪里?你可知为娘的在想你?
就这样,姜明真等呀等、盼呀盼,盼着娘儿俩早日能够再相见,早日让娘放下心中的挂牵。
三
山东聊城。
一位曾经的儿童现在也步入了老年的行列,多少年了,但那位妈妈成为她心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忘不了,自己的妈妈也多次嘱咐过,一定别忘了胶东那里还有个家,那里也是自己的亲爹妈。
简陋而又温馨的老屋,满怀爱心的慈母,还记得您用大爱养育的孩子吗?这么多年您过得好吗?
这位老人身边有一个寸手不离的箱子,里面有当年育儿所的老照片和资料,她随时准备着到那里去寻找自己的根,但因为当时保密工作需要,乳儿们使用的多是乳名和化名,许多线索不完整、有的甚至亲姐妹同在一个育儿所都互相不知,再加上年代久远,多少次找寻都没有结果。
一天,一个确切的消息让她激动万分,她——司晓星就是当年的福星,当年的福星就是今天的司晓星,姜明真就是舍弃亲生骨肉养育自己的乳娘后,她激动万分,不能自己,一刻都不想等,也不能等,她想快点回到那简陋的老屋,快点扑在娘的怀里同时也拥抱一下久别的亲娘。
在女儿的陪同下,她连夜地赶到了乳山崖子镇。
是的,就是这个院子,就是这个老屋,还是这扇木门。
“娘,孩子回来了,这么多年了,母亲想女儿,女儿也想娘”。
然而,孩子,你回来得太晚、太晚了。
你的娘、你日思夜想的娘已经走了,带着没有和你团聚的遗憾,带着一辈子没有实现的期盼走了。
老人的儿子告诉她,娘走的时候,你就是她最后的挂念。
“娘,女儿看您来了”,在娘的坟前,当年的小福星长跪不起,号啕大哭,但任凭泪水再怎么流,娘已经走了。
后来,司晓星经常回到这里,回来看看她的老娘,用一朵小花,倾诉对娘的思念,也给娘报一下平安。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速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