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蓝生态绿新一轮朋友圈晒图大赛又来了
2023/4/13 来源:不详6月的威海,天蓝蓝,海蓝蓝,山青青,水盈盈。
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来威游客,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朋友圈晒图大赛:纯净的“威海蓝”、无瑕的云朵白、葱郁的山间绿……随手一拍,就是一幅大片。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在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进程中,威海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用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换来了绿水青山、蓝天碧海,也换来了金山银山和百姓沉甸甸的幸福感。
11日,航拍威海,碧海蓝天,山清水秀,景色美不胜收。记者朱春晓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会跑的观众席,与自然山水相连的实景舞台,用一幕幕神话传奇故事演绎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4月27日以来,由华夏文旅集团重磅打造的实景演艺项目《神游传奇》,每晚在威海华夏城上演,场场人气爆棚、好评如潮。
作为国家5A级景区,华夏城已经成为众多游客来威游览的必选景点。让许多人难以想像的是,这样一处自然山水相映生美、人文建筑相得益彰、民俗演艺璀璨生辉的大型生态文化旅游新城,原来竟是一处巨大的废弃采石场。
上世纪70年代后期,采石产业大兴,华夏城所在的龙山被分割为44个采石场,面积占整个城中山的72%。龙山原本完整的山峦支离破碎,石渣乱撒,生态原貌几乎破坏殆尽。
年,由华夏文旅集团主导的山体修复工程正式启动。先后投入44.3亿元,搬运土方.67万立方,建造大小水库35个,栽树万棵……终于,一座矿坑上的大花园、废墟上的新景观矗立在人们面前。
将环境治理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华夏文旅集团根据采石场的地势形态,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园区景观。其中,在矿坑里打造的会跑的实景演艺——《神游传奇》秀,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曾经,这里每天听到的是开山的隆隆炮声,看到的是嶙峋乱石,如今到处鸟语花香,满眼郁郁葱葱。曾经,这里是一片穷山恶水,废弃矿坑满目疮痍,如今已成功变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流金淌银的绿水青山。年全年景区接待游客多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
从荒山秃岭变身绿水青山,继而成为金山银山的案例,在威海不胜枚举。
乳山市下初镇原是该市最主要的黄金开采区之一,如今这里的废矿区上建起了双山景区,被破坏的山体逐步修复,并规划了紫薇幽谷,发展鸡油菌种植基地,现代农业种养和观光旅游生态园区雏形显现。
原来靠挖矿为生的村民也加入到生态修复的“绿色大军”中,在这片矿山废弃地复垦复耕土地万余亩,发展起以苹果、金银花、蓝莓、樱桃等10余种经济作物为主的高效农业生产区。
去年11月,总投资亿元的康得碳谷项目在荣成经济开发区破土动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一举扭转我国高性能碳纤维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亿元的特大项目,缘何能落户荣成?
荣成市经济开发区相关领导给出了答案:“高端碳纤维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温度、湿度乃至空气质量都有较高的要求,让投资商确定在荣成投资的最终砝码就是这里的好空气、好环境。”
近年来,荣成市狠抓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与农村环境整治,对石材矿山、干海产品晒场等进行全面整治,淘汰、转产落后产能和“散乱污”企业多家,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理和城乡公交实现全覆盖。
腾笼换鸟,栽树引凤。一批批“散乱污”企业退出历史舞台,一个个高精尖项目落地生根,新旧动能转换的齿轮随着环境持续优化的步伐一起快速向前。
伴随着环境的不断优化,本就有着良好自然环境的荣成,“自由呼吸·自在荣成”品牌声名远播。
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证明,威海生态环境的比较优势,是天厚爱,更是人自爱。
当国家吹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威海率先实践,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先后实施《威海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出台《关于建设生态威海的决定》《关于“生态威海”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划、文件,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走在了全国前列。
如今,“威海蓝”已经成为威海的底色,“好空气”已经成为威海的标签,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威海最大的竞争优势。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在威海,市民从来不习惯戴口罩,而初来乍到的游客总是先深深吸上几口新鲜空气。
作为全省空气质量的“优等生”,威海市在每次大考排名中,几乎都能取得名列前茅的佳绩。
在海驴岛,一名游人正在喂食海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成一幅优美的生态画卷。
年,威海“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天,年天,年天,均为全省第一;年、年威海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位居全省第一位,获山东省人民政府通报表扬,并给予万元奖励……
好成绩的背后,是日复一日“每微必争”的不懈努力。年以来,威海市先后实施《威海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威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面优化行动计划》,强化治污、抑尘、除味、控车、增绿5项措施,精准发力,联防联控。
威海热电厂是全省首家所有机组一次性通过超低排放验收的地方热电企业,拥有国内电力行业最大的单体封闭煤场。在热电厂内,有一间中控室,里面的大屏幕上显示的不是各项污染物排放数据,而是“智慧信息化供热调度系统”。这套被称作“智慧供热”的系统以大数据为依托,将供热需求、供应、控制相结合,实行供热自动化调节。
该系统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对未来几天的供热需求进行精准预测,自动调节压力、温度等供热系数,将居民家中温度控制在20度左右。居民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用室内的调节阀进行微调,满足自身室温需求。
“智慧供热”系统投资万元,被列为国家发改委重大节能项目,获山东省重大节能成果,实现了供热计量数字化、节能控制智能化、住户用热自主化、政府监督网络化。年节标煤8.6万吨,节水万吨,减排二氧化硫吨、氮氧化物吨、烟尘吨。
在加强污染治理的基础上,威海市打好行政和经济手段组合拳,创新建立空气质量自动监控数据超标预警机制、现场巡查督导制度、日报送和旬月季排名通报制度、大气网格化监管制度“一个机制三项制度”,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行业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环保监管责任,构建了资源统筹、联防联控、多方发力、标本兼治的大气污染防治大格局。
在这场蓝天白云保卫战中,一组数据能够充分说明“战果”:年煤炭消费总量比年减少70万吨,比年减少2万吨;备案的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达到兆瓦;完成农村清洁供暖多户;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超过城市建成区面积的80%;所有53台电力企业燃煤锅炉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建成区内所有78台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小锅炉全部淘汰;家“散乱污”企业全部完成清理取缔和整改提升;所有建筑工地全面落实“六个百分百”标准;采石场总数压减比例达到93%;中心市区取缔露天烧烤经营摊点余处次;发展清洁能源营运车辆辆,新能源公交车占总数的77%;全市座加油站全部完成一、二级油气回收改造;中心市区完成绿道建设公里;两年来累计完成植树造林14.58万亩,截至年年底,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42.7%。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入夏,走进环翠区羊亭镇公园,沿着弯曲的步道前行,清澈的河水在阳光下闪着金光,鱼儿在莲叶间嬉戏;岸边花丛满地、杨柳依依,阵阵和风带来自然清香。附近的村民或漫步其间,或闲坐垂钓,尽情享受着自然之乐与生态之美。
而多年前的羊亭河,还是一幅让人望而却步的模样:众多工业企业沿河而建,上游农村对湿地用地过度开垦,湿地不断被蚕食,羊亭河河床变窄,周边工厂和居民更是直接将工业和生活污水排入河中。
年,干支流绿化整治工作启动,羊亭河开始了她的蝶变。上游排污口得到全面封堵,污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流域内所有企业污水得到统一汇总、统一处理;河流中栽植了柳叶马鞭草、假龙头等宿根花卉;河流两岸打造出荷花湾、吊索桥、亲水公园、西城花海等自然景观,安装了休闲、娱乐、运动设施……不断蜕变的羊亭河,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可亲水玩水的生态景观。
水是城市的眼睛,海是城市的风骨。威海市十分重视水资源配置开发、节约利用,特别是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