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我院张学昕教授受邀参加l
2022/5/31 来源:不详项目管理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prcgoogle.com/zonghe/guonei/2021/0913/6012.html
我院张学昕教授受邀参加
“平原上的摩西:双雪涛与新东北文学”
国际研讨会
4月14日,“辽宁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学昕作为会议嘉宾参加“平原上的摩西:双雪涛与新东北文学”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大陆各地区的八百余人参与此次会议,我院现当代文学、文艺学、写作学、文字学等专业教师和本科生、研究生近百人远程参会。
本次会议由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罗格斯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罗格斯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共同举办。会议由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罗格斯大学宋伟杰教授共同主持,当代著名作家双雪涛、著名批评家张学昕教授、普林斯顿大学驻校翻译家程异(JeremyTiang)、杜克大学罗鹏(CarlosRojas)教授、海外文学推介者陶建(EricAbrahamsen)、美国大都会出版社编辑BrianLax、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崔峤等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在本次会议中,专家学者们围绕《艳粉街:三个中篇》(RougeStreet)精选的《飞行家》《光明堂》《平原上的摩西》三部作品展开对话,研讨双雪涛的文学成绩,共同探讨其译本对英语世界的影响,并进一步扩展到双雪涛的文学世界、新东北文学等议题。
张学昕教授在讨论中从四个层次出发,对双雪涛的作品和新东北文学做出阐释。
首先,在信仰的层面,张教授认为上述三个中篇作品带有哲学和宗教上的意绪。
其次,在叙述层面,张教授表示三篇作品体现了双雪涛写作的异质性特征,他指出双雪涛形成了一套自我的叙事伦理,并用其独特的视角和声音直接影响小说形态的形成。
再次,在结构层面,张教授总结出双雪涛的作品是子一代对父一代的呼应。教授认为,以他为代表的这一代东北作家正在打捞历史、反抗遗忘、重建尊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当代小说近十年的创作空白。
最后,张教授指出双雪涛等作家肩负着新东北文学重建的使命,他们的创作应该被纳入文学东北和东北学的范畴。
会议最后,学术研讨会主持人王德威教授总结到,张学昕教授的发言画龙点睛,将论述主题拉到东北文艺的大格局。
张学昕教授受邀参与国际会议是“辽宁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中心”的系列工作实绩之一,在国际上展现了辽宁师范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良好的学术传统。本次会议的开展有利于开拓我院师生的文化视野,加强学术交流,对提升专业成长、促进学科发展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中心审核人:王峰
焦新竹
图文设计:迟雯靖
王竞文
校对编辑:康佳怡
迟淑媛
尚志笃行博雅乐群
活动现场直击,幕后跟踪报道
团学建设动态,师生服务在线
博览文学之精深
共赏师者之雅致
博雅文苑
期待您的